四川文艺之昌盛,或与物产丰富、生活余裕相关。
战乱频仍的中原民不聊生,人们纷纷移居到丰饶的四川。这里同北边的魏、南边的吴并列,成为天下三足鼎立之势,四川扮演着其中一“足”的角色,非同小可。
据说三分天下的大计来自诸葛孔明。刘备听从此计,于公元211年入蜀。刘备入蜀之后,诸葛孔明暂住荆州。公元214年,方入成都。之后20年间,他一直侍奉在蜀汉皇帝刘备及其子刘禅身边,致力于四川之经营。
虽说三国鼎立,但与魏、吴相比,蜀汉是小国。要与两国对抗,就必须整备领地,富国强兵。领地内,西南少数民族夷常发叛乱。据说,夷的首领孟获曾与孔明多次作战。孔明7次俘虏孟获,又7次将其释放。这似乎告诉我们,孔明采取怀柔政策,想让他们心悦诚服地与自己合作。
讲述四川历史的时候,诸葛孔明是如论如何都不能忘记的人物。
武 侯 祠
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纪念诸葛孔明的祠堂。因为孔明生前曾多次册封为武乡侯,所以称他为“武侯”。实际上,武侯祠原本是诸葛亮侍奉刘备的庙。刘备在去世(223)两年前称帝,死后谥号昭烈皇帝。现祠堂门口还留有“汉昭烈庙”标记,但人们却习惯于把它称作武侯祠。虽然君主、丞相同祭在一处,实际上却是丞相人气更高。
杜甫也为武侯祠赋诗:
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鹏空好音。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在柏树如此繁茂的地方,坐落着丞相诸葛孔明的祠堂。然杜甫作此诗已过时1200余年。我们现在看到的武侯祠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,比起杜甫看到的,规模已经变小了许多。
武侯祠内立着唐代石碑,曰“三绝碑”。它是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)立起来的,其碑文由宰相裴度所提,书法大家柳公绰书,著名工匠鲁健雕刻。由于是三位绝世名家合作完成,故称之为“三绝碑”。
武侯祠中,有历代石碑40多座,今已成为研究历史、书法的重要资料。
说道书法,武侯祠内的匾额、对联也很引人注目,据说一共有30多幅。其中写有“武侯祠”的三字匾额和“志见出师表,好为梁父吟”的对联,出自郭沫若的手笔。
如前所述君臣合庙极其罕见。这庙有外至里共有五重:大门、二门、刘备殿、过厅和诸葛亮(孔明)殿。并且,这里的建筑是典型的“四合院”样式,因此常常作为中国建筑的典型范例。刘备殿里放着高3米的刘备塑像。东边和西边的偏殿也有塑像,东边是关羽父子、周仓、赵累,西边是张飞祖孙三代。东西两侧的回廊有文武馆员的着色塑像,东廊是文臣,西廊是武将。虽然全是清代所制,却不乏栩栩如生的杰作。这些都是了解此地风土人情的参考资料,我想《三国志》的迷弟迷妹们不会放过。
诸葛殿中央是孔明及其子孙的金银塑像,前面还放置着三面铜鼓。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,同时也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。它原本是四川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物件,却不知何时被放入了诸葛孔明的传说之中,被认为是孔明在军中制作,因而得名为“诸葛鼓”。
不论何事,皆与诸葛孔明有瓜葛,可以想象诸葛孔明多受民众之爱戴!
诸葛亮殿西,过小桥,就到了一片竹林茂密的幽静处所。刘备墓坐落于此,史书记载为“惠陵”。刘备223年死于湖北省界附近的白帝城,遗骸运往成都埋葬。刘备墓由12米高土垒成,墓南是文物陈列室,向诸位来者诉说着以三国时期为中心的历史故事。
文| 陈舜臣(1924-2015年)
选自《中国历史之旅》
[注]
1961年,陈舜臣的第一部著作《枯草之根》获得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,由此开始了职业作家生涯。1969年的《青玉狮子香炉》获得了第60届直木奖,1970年发表的《玉岭的叹息》和《孔雀之道》,也同时获得了第23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,因此陈舜臣被称为推理史上首位“三冠王”。1976年的《敦煌的旅途》获得大佛次郎奖,1989年的《茶事遍路》获得读卖文学奖,1992年的《诸葛孔明》获得吉川英治文学奖。并担任了直木奖评委会成员。1994年8月,陈舜臣因脑出血住院,出院4天后又遭遇阪神大地震。尽管如此,他仍然完成了毕生之作《成吉思汗的一族》。2008年第二次脑出血,此后一直复健中。 2015年,陈舜臣在日本神户去世,享年90岁。
往 期 ·目 录
(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)
投稿邮箱:qyjart@163.com
艺术家推荐电话:028-86530000
艺术品收藏电话:13982161288
地址: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香农居水杉路317号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