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不着急看它,因为想认识它,我们先得认识一下“羊”字。
1、羊。“羊”是一个象形字,它的甲骨文如下图:
从正面看整好是羊头的形状,还有一对向下弯的角,很形象。《诗经·王风·君子于役》:“鸡栖于埘,日之夕矣,羊牛下来 ”,意思是说:黄昏时分,鸡回窝,牛羊归圏。下面是它的演变过程图:
“羊”的本义就是指哺乳动物羊,古文中常假借通“详”,表示吉祥。比如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:“羊之为言犹详与。”
2、祥。甲骨文中“祥”就是“羊”,指祭祀时的羊牲,金文中才始加“示”。“示”表示祭桌,这样一来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。
“祥”是会意字,《说文》:“祥,福也”,本义为“幸福”“吉利”。比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祥多者其国安,异众者其国危”。也可以指吉凶的预兆。
看完“羊”的本字,我们再看那四个“羊”组成的字。
3、先看一下这个字:
甲骨文中由二到四只羊聚在一起,来突出气味之浓,本义指羊的臊气。对应的简化字就是“膻”。
《说文解字》:“羴(膻),羊臭也”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蚁慕羊肉,羊肉膻也。”由此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“如蚁附膻”,意思是说: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。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。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。
引申指“像羊臊气的气味”,其本字为“羴”,后来又有形声字“羶”,而“膻”本是异体字。“膻”的本义是袒露。在汉代汉语中以“膻”为正字,“羴”和“羶”反倒成了异体字。
4、说到与“羊”有关的字,肯定要说起“鲜”字了。
看一下金文“鲜”,它是上下结构的上面是“羊”,下面是“鱼”。这个“羊”是“羴”的省略,作用是表声。
《说文解字》:“鲜,鱼名。出貉国。从鱼,羴省声”。可见“鲜”的本义是鱼名,这可能跟我们一贯认为的不太一样。后来泛指活鱼,比如《老子》: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。引申为“新鲜”。比如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腊必用鲜,鱼用鲋必殽全”也指“鲜明”“鲜丽”。比如《易·说卦》:“(震)其究为健,为蕃鲜。”孔颖达疏:“鲜,明也,取其春时草木蕃育而鲜明。”又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《古风》:“碧荷生幽泉,朝日艳且鲜”。
今天就说这四个字,汉字的学习虽然有趣但是路漫漫,需要坚持和努力!咱们明天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