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袪寒藥

世界杯瑞典

《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》

撰文/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

本篇介紹【袪寒藥】:藥性溫熱,能袪除裡寒,扶助陽氣;屬八法中之溫法.裏寒之成因有因於元陽不足,寒從內生;

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

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:1.解表藥 2.清熱藥 3.袪寒藥 4.瀉下藥 5.袪濕藥 6.袪風 藥 7.止咳化痰藥 8.消導藥 9.理氣藥 10.理血藥 11.補養藥 12.收澀藥 13.安神

藥 14.平肝熄風藥 15.其他及新增品項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篇介紹【袪寒藥】:

三、袪寒藥

藥性溫熱,能袪除裡寒,扶助陽氣。屬八法中之溫法,裏寒之成因有因於元陽不足,寒從內生;或由於外寒直入於裏之不同,可將袪寒法袪分為二:

1.溫中袪寒--藥如: 乾薑,細辛,川椒,吳茱萸等。

2.溫腎回陽--藥如:附子,益智仁,肉桂。

●常見【袪寒藥 】如下:

藥物名稱

功能

綜合性味歸經

功效

附子

袪寒溫中

辛甘熱有毒。入心,脾,腎經,通行十二經。

回陽救逆,補火助陽,散寒除濕。

乾薑

袪寒溫中

乾薑-辛溫。入肺,胃經。 (炮薑-辛苦大熱 入脾經)

薑-溫中,散寒,回陽,宣通脈。炮薑-溫脾胃,退虛熱。

細辛

辛溫。入肺,腎經。

袪風止痛,發表散寒,溫肺化痰,散結溫經。

益智仁

辛溫。入脾,腎經。

溫脾止瀉,開胃攝涎,溫腎固精,縮尿。

吳茱萸

袪寒溫中

辛苦熱。入胃,肝,腎經。

溫中下氣,止痛除濕,善於溫散肝胃之寒。

川椒(花椒)

袪寒溫中

辛溫有毒。入肺,脾,腎經。

散寒逐濕,濕中助火,止痛殺蟲,解魚腥毒。

肉桂

辛甘大熱。入肝,腎經。

補命門相火,溫中散寒,除積冷,健胃溫腎,補虛勞,破瘀血,溫經止痛。

PS:「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」

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://www.doctoryang.info/health_detail.php?id=2026

本文的作者: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

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,歡迎轉載,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,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,如有違反,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。

2009-02-08 |瀏覽3926|回覆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