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大家好,我是喜欢阅文分享的小学生。
在正式分享品读唐诗之前,我想先把这个纠结问题搞清楚。通过查阅资料,猜想关于古人写诗原因可能基于三方面:
(一)诗是用文字记录表达的方式,大多韵律节奏较好,往往诗歌不分家,表达内容带有很浓重的个人主观色彩和情绪波动。
(二)诗歌表述文字内容一般比较短小、简洁、精悍,却能触发读者大脑的联想机制(因不同学识而见解多寡)而浮想联翩,在实际操作(写诗)时运用的体裁、技巧比较灵活。
(三)基于以上两点功能和优势,受到了官方和大众的普遍推崇,在那个没有电信的时代,诗成为古人之间交流表达的重要工具,官方公文文书往来都安排上了,诗歌就有了市场大卖的基础,于是就有了线上书信、线下聚会里五花八门的诗歌。
喜欢的朋友,长按点赞、强力推荐,感谢!
那么,唐诗是怎么繁盛起来的呢?个人猜想是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好,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
(一)国家的强大昌盛,唐代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,这就使能吃饱饭的读书人基数变大,从概率论上讲“只要基数足够大,概率再小的事情,那也是必然的,一定会发生的事情”,因此吃到“营养”的文人雅客必然增多。
(二)统治者的大力提倡,统治阶级的意志能够很大程度影响社会发展环境,唐代将诗歌纳入科举的考试内容之一,成为仕进的一条重要渠道,作为参政议政的工具,并且营造了三百年非常浓厚的诗歌创作风气,为诗歌发展黄金时期创造了客观条件。
(三)诗人的改革推动,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层出不穷的诗人一直在创新发展诗歌,随着诗歌的诞生和延续发展,最受欢迎和使用的自然得到广泛流传,从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律的东西,就有“好事者”给它归纳和分类、研究和定义,把诗歌搞专业(复杂)了。
我了个去,一不小心找到了小时候应该痛恨的人【偷笑】。
唐诗先是宫体诗一家独大垄断诗坛,之后被反映现实和抒发个人抱负的诗风打破局面,后来又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、诗风等等,开启了诗歌的革新运动和发展壮大。
那么,唐代诗歌发展形成了哪些流派、诗风以及代表人物呢?欲知后续,且听下回分解。
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
点赞加关注,追番不迷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