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君出塞后有过几段婚姻?让人迷惑的青冢在何方?为何至今找不到

世界杯瑞典

呼韩邪单于住了一个多月,俩带头大哥呢关系好的跟一个人似的,汉宣帝派了卫尉,董忠等将领护送呼韩邪单于回到了北方,还随军赠送粮食34000斛。

到了汉元帝时期,郅支单于被汉朝剿灭了,这回呼韩邪单于就彻底当上了大哥。于是在纪宁元年正月,呼韩邪单于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又一次来到了长安,一把鼻涕一把泪求汉元帝跟他和亲。他表示说要跟汉朝世世代代保持友好关系,汉元帝一听,人家这么有诚意,咱也可以有诚意,免除战乱百姓也能安居乐业。那就安排按照惯例从后宫里头挑选宫女和亲,和亲这玩意也得要你情我愿才行,不然和亲之后去到边塞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有损国家形象。

茫茫后宫都知道匈奴内地苦寒贫瘠,生活条件贼差,就没人愿意去。后来呢,有一个工宫女站了出来说自己愿意前往边塞和亲。元帝正发愁呢,一听说有人愿意去,赶紧命人传召先看看,结果一瞅,后悔了,这宫女也太好看了,这宫女不仅知书达礼还深明大义,汉元帝后悔自己怎么早没发现后宫还藏着这等女子呢?

于是,呼韩邪单于就前来迎亲,王昭君来到北方后,帮助匈奴提升生产技术,传播先进文化,改良匈奴的生活环境。匈奴百姓们都十分的爱戴这位宁胡阙氏,这是王昭君在匈奴的封号,地位相当于皇后。

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生活了三年,生了一个儿子,叫伊屠智伢师,被封为了右日逐王。在建始二年,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,王昭君又嫁给了新的单于,呼韩邪单于跟大阙氏之子,雕陶莫皋,他们之间生了俩个女儿。这场婚姻也持续了11年之久,在雕陶莫皋去世之后,王昭君也去世了,享年53岁。

千百年来,关于昭君的传说太多了,他最著名的当然是毛延寿,这哥们儿名字起的叫延寿,估计吧,老早就知道自己活不长,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。当时汉元帝觉得后宫嫔妃们已经看腻了,想要换一波女人。于是呢,就宣召美女进殿,但是这美女也太多了,汉元帝也看不过来,怎么弄呢?有人出主意了,找画师给宫女们画像,皇上闲着没事儿,那就跟平时看杂志一样,看上哪个就临幸哪个。

毛延寿作为其中一位画师,比较贪财,就公然向宫女们勒索,你给我点钱,我给你P个图,你要是敢不给我钱,我就给你反向磨皮加一道皱纹,再点两只痦子。这要是不幸被画丑了选不上可能就是在宫里孤独终老了,于是宫女们就纷纷行贿,但是有一位宫女刚正不阿拒绝行贿。结果她就被毛延寿画的奇丑无比,然后就没被皇上看上。

后来单于和亲时,这位没有行贿的宫女一看在这儿肯定没出头日了,干脆就另辟蹊径弯道超车吧。于是自告奋勇前去和亲。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真实面容后肠子都悔青啦,送走了王昭君之后呢,也杀了毛延寿。

有野史记载,说王昭君在他第二任夫君雕陶莫皋死之后,又被强行嫁给雕陶莫皋的儿子,那就是自己的孙子,因为这个王昭君实在没忍住崩溃了,所以就服毒自杀了。

还有个小故事,相传当年王昭君还在家做姑娘的时候,村里面来了又脏又臭的老和尚,家家户户都嫌弃,只有善良的王昭君把老和尚请进家门,好吃好喝好招待。这和尚呢,吃饱喝足之后就叹息道,“贫僧智空,寿元将尽,可能今晚就得死你家,如果我死了,你愿意埋我吗?”王昭君说,“你们出家人不都烧了吗?”和尚说,“你少废话,愿不愿意麻溜的给个话。”

王昭君本以为是开玩笑,结果一早醒来,老和尚真的死了,着急也没办法,只好让他的父亲和兄弟把老和尚给埋了。许多年之后,王昭君在这个漠北去世,她的女儿就把他埋在黄河岸边,不过神奇的是她的坟墓,常年青草茂盛,周围百姓都管它叫青冢。

结果有一年黄河泛滥,眼看着洪水就要淹没青冢之际,一个破破烂烂的老和尚就出现在了岸边,嘴里面念念有词,抓起一把黄土撒向青冢,结果坟茔所在之地陡然升高,和尚走的时候,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做,老和尚念叨说,“有我智空在,没人能伤了你的坟,”说完就凭空消失。

这座昭君坟现在依然在包头市托克托县西北的包头黄河段的南边,仍高于黄河70米。

再来讲一讲昭君身上的谜团,王昭君的本名真的像史书记载的叫王嫱吗?昭君二字真的是她的表字?“嫱”字本身就是宫女的意思,你说如果王昭君的真名叫王嫱,也就是说她本名应该是“王宫女。”不过根据西汉宫廷规定,宫女入宫就坚决不能再提原来的名字了,王嫱怎么会有名字呢?

再来说说昭君俩字,而现在广泛承认说是她的表字,但小编觉得有点欠妥。因为其实昭君俩字按意思来说,本来就是有很浓很浓的政治意味,表达了皇帝希望两国盟好,昭君就是昭显君恩的意思。因此觉得不应该是她的字。那至于王昭君真名是什么,有可能跟广大的古代女同胞们一样没名。

王昭君的墓葬流传千古,所谓的青冢真的位于现在公认的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吗?这还真不一定,虽然那里现在是国家的4a级景区,但觉得还是不一定,光在呼和浩特这一座城市就有昭君墓十几座。全国各地,比如山西、河南、河北都有昭君的青冢存在。河北定县连村子都叫青冢村,康熙年间就已经被发掘了。

所以问题来了啊,真正的青冢在哪儿呢,答案是没有考古发现,以当时北地的地理环境,昭君墓大概率上已经消失了,不过关于青冢的传说却会永远的刻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深处。

坐北朝南,遥望家乡本来就是苍茫沙海当中那一抹最让人心醉的青涩吧。再来说说第三个谜团,王昭君真的如现在人公认的是湖北宜昌兴山人吗?小编翻阅了一些资料,还真的是有一些考证发现王昭君很有可能是土家族的姑娘。没想到吧,人家是从水路一路进京成为宫女的,所以这么说的话,我们再来看看她拒绝行贿这种正面刚的行为,以及自告奋勇愿意和亲的举动,其实这一切似乎就能讲得通了。

王昭君帮助匈奴改良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,受到匈奴百姓的爱戴等这些记载来看,其实王昭君的出嫁是很积极的,她这一生都在为匈奴百姓能生活得更好一些而努力,无论是让匈奴百姓生活的更先进,还是让中原百姓远离战争,小编觉得她都是以一个比较积极的状态。

据传说,王昭君死之后,她的女儿和女婿一起联手去阻止战争,争取和平。所以王昭君的形象,应该是坚定自信、充实并且快乐的。另外呢,还有许多传说和文学作品都在渲染,说当时汉朝出嫁,王昭君是屈辱的,还说王昭君是朝廷被迫嫁给匈奴的。小编觉得这并不是当时的实际情况,经过几代皇帝的努力,汉宣帝汉元帝时期的大汉王朝势力已经远比匈奴强得多了,匈奴都被打怕了好吗?那时候真的是犯我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

昭君出赛只是汉朝和匈奴愿意和平相处的一个友好信号,这可不是什么被逼无奈,也没有听上去那么悲惨。

再来说一说,感兴趣的一个话题,王昭君真的嫁给了匈奴单于祖孙三代人吗?其实按照正史记载,昭君确实在自己的老公死之后,嫁给了自己的老公和他大老婆的儿子,成为了自己继子的合法妻子,那在这个当时的匈奴部落当中也是再常见不过的习俗了。这个叫父死从子,兄终弟继,当然,这也是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形成一种特殊风俗,我们也没有必要再用现在的道德伦理去来评价对错。至于昭君后来有没有嫁给自己的孙子,这情节在正史当中是没有记载的,不过野史传闻倒是不在少数。

我们可以自行判断,你们想有哪个单于愿意娶一个白发苍苍,满脸皱纹的奶奶当做自己的老婆呢?所以认真的想一想就知道答案了。

王昭君把自己永远的埋在了北方那座至今不知道在哪儿的青冢下面,她还有一颗想要回家,想要天下太平,永无战争的心。小编之前在一部关于昭君的戏剧当中,看过这样一段话,翻译成白话文,大致的意思就是:“战士们为了国家安宁,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,我为了百姓不受战争摧残,嫁给匈奴有什么关系呢,”所以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,她的精神是真真正正的永垂不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