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佛教文化中,“偈语”是一个常见且富有哲理的概念,它通过简练的诗句传达着深邃的智慧。如惠能大师的《菩提偈》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 就是佛教中一个著名的偈语。但不少人都把“偈语”的“偈”误读为jié或xiē,其实它的正确读音是jì(音同记)。
偈,读作jì或jié,是一个会意字。从亻(人),其古文字形像是一个侧身而立的人,由亻组成的字大多与人的行为有关,如住、做、作、保、修、休等,在这里表示“偈”与人的行为有关;
从曷,其古文字形像是一个人在张嘴说些什么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曷,何也。”所以“曷”的本义 是指是怎么,为什么,也有何日,何时的意思。
偈,读作jié时,指的是勇武,跑得快。
偈,读jì时指的是梵语“颂”,即佛经中的唱词。简作“偈”。
如真偈(佛家的偈颂)、诗偈(佛家偈颂的诗作)、佛偈(佛家诗)、偈颂(中国僧侣所写蕴含佛法的诗)、禅偈(佛教的偈颂)、 金偈(佛所说的韵语)。
所以“偈语”的正确读音是jì yǔ,指的是佛经中的唱词,通常是以四句或更多句子组成的诗歌,这些诗句一般具有高度的智慧,旨在传递佛教教义或启发思考。
寒山与拾得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两位大师,二人佛法高妙,诗才横溢,是佛教史上著名的两位诗僧,写下过很多诗偈:
三界如转轮,浮生若流水。蠢蠢诸品类,贪生不觉死。汝看朝垂露,能得几时子。——拾得
嗟见世间人,永劫在迷津。不省这个意,修行徒苦辛。——拾得
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洁。无物堪比伦,教我如何说。——寒山
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载忧。自身病始可,又为子孙愁。下视禾根下,上看桑树头。秤锤落东海,到底始知休。 ——寒山
寒山与拾得的对话,也流传千古。
寒山问拾得:世人谤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、恶我、骗我、如何处治乎?
拾得说:你且忍他、让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、再待几年你且看他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