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丑”希斯莱杰 生前从未曝光的秘密日记 你为什么这么严肃?

世界杯瑞典

从未曝光的小丑日记

2012年,一个德国的纪录片团队有幸从希斯莱杰的父亲手上,见到了这本小丑日记。

这部名为《Too Young To Die》的纪录片,在2016年上传至网络而引起全球媒体关注,翻开希斯莱杰笔记本的片段,全球的希斯莱杰影迷,第一次有机会进入那个早逝的演员,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内心世界。

希斯莱杰像个准备暑假作业的小学生一样,小心翼翼地边剪贴边涂鸦,完成这本题为《小丑》(The Joker)的笔记本。

他把一些和小丑有关的图像剪贴在日记中,还有许多被他当成角色灵感来源的漫画和电影画面。

他还慎重地抄写了他和哈维丹特在医院中的那场关键对话:

希斯莱杰的父亲金莱杰(K im Ledger)翻到这一页的时候,突然想起有趣的线索:

医院这场戏,对希斯来说非常有趣的是,小时候他姐姐凯特(Kate)会把弟弟希斯扮成女护士,他穿上护士服的样子非常可爱,他在电影里的样子也有一样的效果。

笔记本中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线索是:《发条橙》的男主角马尔科姆·麦克道威尔的照片,在日记中反复出现。

很明显地,斯坦利·库布里克 的《发条橙》是希斯莱杰参考的对象。

他借鉴了库布里克电影的经典;库伯力克式凝视。

所谓库布里克凝视,大多数影评人的说法是,在《发条橙》《闪灵》《全金属外壳》等电影中经常出现的角色特写镜头。

摄影机会放置在演员视线以下的位置,演员会略略低头、抬高眉毛、双眼直视的方式怒视摄影机,这种表演以及取景方式,让角色显得具有全知优势、充满威胁感,甚至带有不安定的暴怒情绪。

在警察局,那个具有全知优势、充满威胁感的小丑,这种杀人般的眼神,让人不寒而栗。

希斯莱杰或者小丑本人,把这些种种犯罪灵感拼贴在这本小丑日记中,然后开始永无止境的静坐沉思,挖掘那个深藏内心的邪恶。

他把自己完全关在旅馆房间里头好几个礼拜。

他的父亲金在影片中说:他在房间里慢慢形成他的下一个角色,这就是希斯典型的表演方式,他总是这么做,他喜欢深潜进入他的角色,但这次他又进展到另外一个全新的层次。

脱缰的角色探索

希斯莱杰生前受访时自己解释了整个发展角色的过程:

我一个人坐在伦敦某个旅馆房间中长达一个月,把自己隔离起来,然后开始制作一本小日记本,并积极尝试一些声音表演的实验,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说话声调和笑声,对这个角色来说非常重要。

小丑是彻底反社会、冷血无情、杀人如麻的角色,导演诺兰完全不限制希斯莱杰对角色探索的空间。

奇妙的是,小丑本身正是这样一个一言一行完全不被限制的脱缰人物,没有任何事能威吓到他,对他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玩笑。

这样狂野的角色探索过程很痛苦,也让希斯莱杰留下后遗症。

希斯莱杰就曾在访问中跟记者抱怨,他精疲力竭的脑袋完全无法停下来,即便服用两倍剂量的安眠药,每天还是只能睡一两个小时。

2008年1月22日,希斯莱杰被发现陈尸纽约自家住宅,死因认定为同时服用六种止痛、镇静、安眠药物导致急性药物中毒。

扮演过同一个角色、好莱坞最伟大的老牌演员,杰克尼科尔森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,留下了一句令人玩味的评论:我早警告过他了。(Well, I warned him.)

多年后,在德国纪录片团队的请求下,希斯莱杰的父亲,翻到儿子日记本中令人头皮发麻的最后一页——希斯莱杰用银色墨水笔写下大大的几个字母:BYE BYE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