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单车的中的摩拜为何会成功?这里面有什么缘由?

足球世界杯规则

仅仅三年的时间,共享单车的生意有成功也有失败。但是这个游戏并没有结束,接盘的该如何继续呢?

生于1982年的胡玮炜,在涉足共享单车之前,是汽车新媒体“极客汽车”的创始人兼CEO。从汽车转向自行车,最初并不是她自己的主意。易车和蔚来的创始人、出行领域投资人李斌,把她推进了共享单车的“历史进程”。

2014年12月,胡玮炜就组建起了初创团队,2015年1月,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。作为摩拜的天使投资人,李斌也继续充当着给摩拜张罗后续资金的“幕后玩家”。截至2018年初,摩拜共计融资20多亿美元。

共享单车的运作模式和使用场景,决定了它不能是普通的自行车。胡玮炜带领摩拜团队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重新“发明”一辆自行车,使它能够满足“共享”的需求。除了带定位和网络功能的二维码智能锁,胡玮炜在设计上还提出了几个特别的要求:一是实心轮胎,不用担心爆胎;二是没有链条,不用担心掉链子;三是车身要全铝,不用担心生锈。但这些要求,传统自行车厂商都无法满足,最后胡玮炜干脆自己成立了一家工厂来生产摩拜单车。

为方便换胎,摩拜单车还借鉴了汽车轮胎的设计,让车胎套在一个坚固的轮毂上,轮毂中心拧上五枚螺丝就能扣到自行车的一侧。这些用心的设计,也让一台单车的造价从预先估计的八百元变成了三千元。

在2016年摩拜上线之初,打开手机搜寻附近的单车,骑着这种充满科技感的小橙车上下班,一度是一件很酷的事——尽管它的骑行体验并不是那么好,因为考虑到安全耐用,材质过于皮实,以致稍显笨重。

考虑周全的设计和辨识度极强的外观,使摩拜单车在自然磨损和人为破坏(包括偷盗)两方面的风险都大大降低——与主要竞争对手ofo的小黄车形成鲜明对比。此外,摩拜还发明了一套信用体系,来约束用户的使用行为。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自行车租赁的范畴,而是在致力于塑造一种具有内在良性秩序的城市生活方式。

摩拜的成功与它对于产品的定位和优质的服务分不开。虽然摩拜单车也有一些小问题,但是这些问题相对于成功的摩拜也许已经微不足道。

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,创业家系授权发布,略经编辑修改,版权归作者所有,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。[ 下载创业家APP,读懂中国赚钱的7000种生意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