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|t
“八路军386旅”这一名称,对于许多网友来说,应该是非常熟悉的。电视剧《亮剑》中,李云龙所带领的独立团,就隶属于386旅。而程瞎子所指的那个团,正是386旅下辖的772团。事实上,陈赓领导的386旅仅有两个团,分别是771团与772团。
772团的历史背景充满了悲剧色彩。该团的团长叶成焕与三位营长,都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。
1914年,叶成焕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。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,河南作为中原的战略要地,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中心。军阀们轮番上场,甚至有的即便下野,也能在上海或香港找到栖身之地。然而,这场军阀混战却深深折磨了百姓。地主们虽享有优待,但像叶成焕家这样普通的农民,则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压迫和剥削。叶成焕从小便深感这种不公,并立志要改变中国当时的现状。
1929年,立夏节起义爆发,叶成焕毅然加入了党的队伍,成为一名光荣的工农红军战士。叶成焕小时候曾在私塾读过书,因此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,迅速得到了提升,成为了一名军官。他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,向同志们普及革命理论,并教授大家识字。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,叶成焕已是772团的团长。他的副手,是后来的开国名将王近山。772团的首场战斗发生在娘子关。当时,叶成焕团承担了伏击敌军主力的任务,这场战斗叶成焕指挥得十分成功,成功伏击了200多名日军,几乎将敌军全歼,只有少数逃脱。之后,日军又派遣200多名士兵来收尸,结果再次遭遇叶成焕的伏击。此战,叶成焕部以30人的伤亡代价,歼灭了日军400余人,堪称大胜。
正是叶成焕的英勇阻击,使得国军曾万钟部的1000余人得以成功撤退。随后,在太原反击战中,叶成焕部再次参加了神头岭、响堂铺和长生口的三次阻击战。特别是在响堂铺战役中,叶成焕的部队击毁了敌军的181辆汽车,连刘伯承都对这场战役称赞不已,表示这是“前所未有的胜利”。
然而,1938年4月,日军发动了大规模围剿。此时,叶成焕因为患上了肺病,已经卧床许久。但得知敌军进攻后,他毅然起身指挥部队。即使陈赓劝他休息,他却坚定表示:“再打完这一仗。”那一仗,最终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战。4月15日,刘伯承指挥我军反围困日军,叶成焕的部队也参与了这次行动。然而,随着敌军主力的支援,我军被迫开始撤退。为了确保撤退顺利,叶成焕坚守在前线,不肯撤离。战友们和通讯员多次劝他先走,但他始终没有离开。最终,叶成焕在撤退中被敌军击中头部,虽被及时送医抢救,但仍因伤势过重而英勇牺牲。临终前,他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我已经完成了党员的使命,你们要继续努力!”在他临终的那个晚上,陈赓守在床前,喃喃自语:“你在我就放心,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呀!”
叶成焕牺牲后,772团的三位营长也在随后的战斗中牺牲。最终,772团的军事指挥官只剩下了王近山,这位“李云龙”的原型。叶成焕牺牲后,王近山接任了团长一职。在担任团长之前,王近山已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。在《亮剑》中,剿灭日军军事观察团的经典战役,便是由王近山指挥的。那场战斗发生在1943年,当时王近山已晋升为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。
王近山的作战风格十分果断,尤其在发出冲锋命令时更是毫不犹豫,敢于亲自投入肉搏战,哪怕牺牲惨重。他指挥的战斗往往伤亡不高,正是因为他从不畏惧战斗。例如,在剿灭日军军事观察团时,王近山带领部队成功伏击日军,随后立即命令部队进攻,毫不给敌军重整的机会。结果,经过三小时激战,我军全歼了180名日军军官,战果中还包括一名日军少将旅团长。王近山因敢打硬仗、敢拼敢上的作风,被我军战士亲切地称为“王疯子”。战士们深知,只要看到这位“王疯子”,便意味着一场硬战即将来临。
1947年8月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在渡过汝河时遭遇了国军的强烈阻击。敌军炮火如雨点般袭来,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江水。在此关键时刻,邓小平命令王近山率部强力反击,确保我军成功渡河。王近山亲自带领队伍猛攻敌阵,突破汝河,并成功占领了敌人阵地,打通了通道,为我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。王近山的英勇事迹在772团的军事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。他的许多战役被详细记载,而他的传奇仍然在人民心中流传。
如果没有叶成焕的铺路,或许王近山的成就不会如此辉煌;没有772团的英勇奋斗,王近山也难以拥有如此耀眼的战绩。
参考文献
祝小茗.一代战将王近山[J].党史文汇, 2017(5):4.DOI:10.3969/j.issn.1005-6424.2017.05.008.
佚名.抗日英雄:叶成焕[J].文存阅刊, 2018.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