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会为什么会对姜维如此信任?答案就是赵本山的那句著名台词

历届世界杯四强

诸葛亮去世后,三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很多读者从五丈原开始便感到情节逐渐平淡,甚至选择“弃剧”。然而,实际上,这一时期的历史依然充满了许多精彩的事件,诸如钟会与姜维之间的智谋斗争和结拜等。许多人疑惑,姜维作为一名曾经投降的将领,为什么钟会会如此信任他,甚至与他结拜为兄弟?我认为,钟会之所以对姜维产生信任,主要有四个重要原因。

首先,姜维的独特背景。在钟会眼中,姜维并非普通的蜀汉将领。他既非刘备的旧部,也非西川本土的蜀汉贵族,而是曾是曹魏的将领,后因形势所迫投降蜀汉。特别是在诸葛亮去世后,姜维与蜀汉之间的唯一情感纽带已经断裂,他近期更是屡遭蜀汉宦官黄皓的打压,且常受到刘禅的斥责。面对这种局面,钟会自然认为姜维的投降是心甘情愿的,是顺理成章的选择。更重要的是,姜维不仅具备文武双全的才干,他在投降钟会时展现了极高的情商,处事谨慎,每句话都能触动钟会的心弦,这让钟会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信任。

其次,现实的需求。邓艾消灭蜀汉后,钟会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。手握数十万大军,并且刚刚招降了姜维的大军,钟会的实力急剧膨胀,同时,野心也随之膨胀。在这种情况下,钟会面临两个选择:其一,带领军队返回朝廷,交出兵权,等待朝廷的奖励,但这种做法的风险非常高,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教训,尤其是在司马家族这种冷酷无情的权臣面前,荣宠未必能长久。其二,选择与姜维携手合作,在川蜀建立自己的根基,自立为王,前景非常广阔。这种选择不仅可能让他成为继刘备之后的第二位蜀汉统治者,甚至有可能借此机会击败邓艾,南下平定南方,北上攻占雍凉,未来的道路充满了希望。在这种充满野心的选择面前,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,而这个选择的基础就是对姜维的信任。

展开全文

第三,惺惺相惜。自从诸葛亮和司马懿去世后,姜维和钟会继承了前辈的职位,继续在战场上角逐。两人分别指挥着各自的主力军队,在剑阁进行对抗,双方互不相让。此时,彼此的默契和对彼此才能的欣赏,形成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。两人不仅在战场上相互较量,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身份让他们面临同样的困境:各自的皇帝都对他们产生了怀疑,都面临着“胜则得权,败则遗臭”的险境。此外,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——邓艾。对于钟会来说,邓艾先行攻入成都,抢占了最大功劳,而自己则成了邓艾的陪衬;对于姜维来说,邓艾逼迫刘禅投降,自己在剑阁的抵抗几乎变得毫无意义,甚至成了笑柄。因此,他们对共同敌人的仇恨使得两人的心理逐渐紧密相连,毕竟“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”。

第四,刘禅的投降。在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中,忠君爱国常常是将领战斗的最大动力。姜维在剑阁拼死抵抗,不仅是为了保卫蜀汉的疆土,更是为了保全刘禅的政权。换句话说,姜维的斗争目标是为了维护刘禅的皇位,就像守护大脑一样。然而,当刘禅投降后,姜维的抗争失去了最初的意义。在这种情况下,姜维的投降显得尤为合乎逻辑,因为他的最终目标已经不复存在。钟会从姜维的投降行为中看不到任何诈降的动机,这使得他在潜意识中对姜维产生了深深的信任,认为姜维的投降是真心实意的。

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,姜维能够获得钟会的深厚信任,并不仅仅因为他的投降。更重要的是,他凭借着自己的特殊背景、现实需求、共同仇敌的情感以及忠诚的决心,赢得了钟会的尊重与信任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