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走在桥水的猫,(https://xueqiu.com/9862271982/115784487)
很多人对于投研存在不少疑惑。在解释之前,我先科普一些买方、卖方的基础概念,搞清楚二者的差异,才有利于理解市场上各种言论的作用。在现有的投资机构中,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,买方和卖方。
其中卖方主要包括券商、投行和一些第三方研究机构,主要以分析和研究股票基本面为主。而买方主要包括公募、私募、保险公司投资部等以资产管理模式为代表的公司,大白话就是直接参与一、二级市场交易,直接对自己/客户的资金负责。
二者的区别用句俗语,前者“忽悠”别人买卖股票,后者自己买卖股票。当然和一般投资者不同的是,二者都十分强调逻辑的重要性,而非随意交易。
具体来说,卖方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把整个事件进行梳理总结,其中逻辑是最主要的,而非结论。也是这一点原因,在卖方当中,一个行业基本上是由定向的分析师团队深入研究,需要很高的研究能力和行业背景。
和卖方相反的是,买方基本上一个人需要看两三个行业,更重于对投资机会的把握,赚钱在首位,逻辑只是为了补充盲区,弄清楚市场是怎么想的。当然,对行业的深入理解也是一个把握投资机会的途径之一,但不是必要条件。
讲到这里,总结一下。卖方通过写研报来影响买方的预期,而买方通过看研报,来找到市场的共识,实现预期。所以卖方研报中讲的东西,经常和现实发生的时间点,有所偏移,这也是市场在初期分歧的节点,能不能发生,发生后的影响如何,就靠买方了。
那么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,我个人认为大部分都只能看作是半个小买方,为什么是半个?因为只存在了“买”的动作,却没有想明白买的逻辑,投机心理在作祟居多。
最后回到开头的话题,再帮大家简单梳理几点:
1、对于小散,不求能够自己写出研报,但是要看懂研报;
2、卖方研报的重点在于逻辑,而非结论;
3、影响预期是一个过程,是否发生,程度如何,取决于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