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妙观察,(https://xueqiu.com/9653267032/161113076)
昨天看到雪球上一篇推送叫“为什么药不如械“,笔者当年所在单位中关村发展集团曾在2011年投资爱博医疗,天智航-U(1亿估值投,4亿估值卖),走到今天我想简单说一下医疗器械投资的基本逻辑。
医疗器械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个行业,每个技术的方向都不同,比如机器人要做控制、耗材看材料,还有些是加工精度,无法从技术路线统一。
因此其核心逻辑只有从市场端去寻找,我们简单的把他分成大型设备、小的手术工具以及耗材这么三类。我认为投资主要有两点共性:
1.进口替代:虽然可能只是小东西,但国内做不了,因此国外价格高,这个之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-支架
2.改善临床体验:提高医生的劳动效率,这个最佳例子就是吻合器。
我们说,医疗器械和药的本质区别在于:医疗器械永远是居于一个辅助地位(打一个下手),因此不可能像药一样,就吃这个把病治好,那么这就决定了其实他很容易达到天花板(CAP)。
我们先抛开大型设备,说一下小的手术工具和耗材
无论是上市的还是没上市的医疗器械公司,说实话凭借1-2个产品很难做到很大销售规模,因此上市公司就必须要不断并购。而小的医疗器械公司相对难以上市,因此也需要被并购。因此在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是一个很好的退出渠道,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一级市场上投资医疗器械公司的估值一定不能高。
而大的医疗器械,实际投资中只看两个东西:因为设备是一锤子买卖,因此就必须得有尾保或者耗材在后端才能达到细手长流的效果,比如卖台设备后面跟着消融针头啊等等。
而大型设备,从世界上来看,基本职能容纳2-3个玩家,比如世界上的GPS(GE\飞利浦\西门子),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,中国预计也将有2-3个玩家会出现。但实际上说,这个行业的生态就是2个是极限,第三只能算半个。基本上行业生态是前两个做的很好,第三个也就是比较艰难的情况。
而且这些大型设备本质上其实并无特别大的区别,供应链很成熟,没有一个部件是自己独有而别人买不着的。所以说白了市场能力很重要。你说本质上核磁\PET的显影能有什么核心差别吗?不会的。
因此我们可以看到PET的后来者赛诺大基,核磁的奥太其实都活的挺艰难。现在的PET国内有6家厂商,后面怎么走其实脚指头都想的明白的。联影是怎么起来的,大家都明白,西门子现在也告不下来啊。
所以还是得投资具备独占性的大型设备,并且能够变成耗材的,哈哈哈。
$乐普医疗(SZ300003)$
$东诚药业(SZ002675)$
$天智航-U(SH688277)$